与德约科维奇结束合作后倍顺网,穆雷没有再与任何球员合作过。近日,他也透露了个中原因:与德约科维奇合作的半年时间让自己领悟了一个残酷真相——执教传奇,远比战胜传奇更难。
时间倒回到今年1月的墨尔本,罗德·拉沃尔球场上演历史性一幕——五次澳网亚军穆雷首次以教练身份,坐在了“昔日宿敌”德约科维奇的包厢。穆雷的出现让外界倍感期待:一位是刚刚退役,但又是对德约科维奇无比了解的网坛巨头;而另一位则是网坛GOAT,但急于摆脱困境、突破大满贯纪录的传奇,两个人合作注定引人注目。
“他了解我的打法,更清楚我的长处和弱点。”德约科维奇在澳网赛前媒体日采访中道出选择穆雷的原因,“他刚退役半年,但对当今顶尖球员却了如指掌”。
两个人的合作首秀也堪称梦幻:德约科维奇连克多位00后新星挺进八强,1/4决赛在不被外界看好的情况下逆转击败志在实现个人全满贯的阿尔卡拉斯,而赛后,两人相拥的镜头更是登上全球头条。
“那是我在现场看过最精彩的比赛之一。”穆雷回忆道倍顺网,眼中仍闪着光。彼时无人料到,这段佳话却仅维持五个月便戛然而止。
穆雷在采访中首度袒露心结:“有时诺瓦克会频繁寻求技术层面上的反馈,这正是让我感到不太自在的环节。”他犀利点出退役巨星的执教通病:“多数退役选手在技术教学方面相对薄弱。”
他回忆道,当德约科维奇在澳网半决赛因伤退赛时,自己的战术调整能力也遭遇了外界质疑。“当球员年满22岁后,你通常不会重塑其技术体系,只会微调。”穆雷坦言,“任何人给德约当教练都太难了。”
当德约科维奇在之后的比赛中早早出局,穆雷坐在教练席眉头紧锁的画面,成为两人合作最后的影像。
五个月的合作实验让穆雷有了新的觉醒:“显然,与德约合作会暴露自己的弱点。首先,你会更清楚看见自己的不足。对多数退役选手而言,球员与教练的角色转换确实与预期存在巨大差异。显然,与这种级别的球员(德约科维奇)共事时,你不仅会发现他的优势倍顺网,也会暴露自己的弱点!”
穆雷发现,自己其实更享受“从职业初期塑造球员”的过程。他透露正指导英国新秀:“与年轻球员合作时,我能从技术根基到战术体系全面介入。” 这种成就感远胜于“为传奇做嫁衣”——目前他培养的英国小将已有三人跻身TOP200。
更深层冲突在于心理定位。当德约科维奇的团队将击败阿尔卡拉斯的功劳归功于穆雷时,这位教练却直言:“我感到尴尬。他的团队过去十年助他保持巅峰,我却只是短暂加入而已。”
其实,穆雷的困境并非个例,网坛历史上,大满贯冠军教练带出大满贯冠军球员的例子其实并不多,像我们最近热议的马丁内斯执教安德列娃,又或者是多年前的贝克尔执教德约科维奇,三年获六个大满贯冠军的案例其实真的是凤毛麟角。大满贯冠军教练或许有很强的心理指导层面的经验,但对于球员的技术以及打法上的指导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尤其是某些已经成名了的和打法成型的球员来说,这一点更加致命。
“优秀球员与优秀教练需要完全不同的技能包。”有网球专家就分析指出,“能够像费雷罗带阿尔卡拉斯是个例,更多名帅球员时期成就有限。” 纳达尔教练莫亚、教练柳比西奇皆如此,他们无需背负“冠军教冠军”的沉重期待。
执教本质的差异更值得深思。“技术传授需方法论,巡回赛教练未必擅长。”穆雷反思道,“长期指导青少年的教练往往更专业。” 这解释了为何他计划“向技术教学专家学习”再重启执教——对细节的敬畏,恰是巨星的稀缺品质。
如今,放下教鞭的穆雷,反而更懂德约科维奇的伟大。澳网半决赛,塞尔维亚人伤退时,他心痛地说道:“对诺瓦克来说,永远有人期待他夺冠。他以前总能扭转逆境,这次做不到了。” 这份理解,超越胜负。
“输赢荣辱随风去,唯留笑谈伴余生。”与德约科维奇的这段非凡的合作经历,反而让穆雷更加清醒地了解了一个事实,“冠军归冠军,教练归教练。”而当穆雷走出德约科维奇名字下那抹光环,他终于找到了自己——不是“巨头”的影子,而是新星成长的掌灯人。(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陆小天)
胜亿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