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通報會會場。
市環保工程局副局長張文通報了我局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取得的成效。
12月11日,重慶市委宣傳部召開新聞通報會,通報了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民政局、市環保工程局、市市政委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整改落實情況和取得的成效。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張永才主持會議。
市環保工程局副局長張文通報了我局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取得的成效。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重慶市環保工程局堅持開門搞活動,將邊學邊查邊改貫穿活動始終,緊密聚焦“四風”,深入查擺問題,通過“群眾提、自己找、上級點、互相幫”,征集各方面意見建議430余條,梳理“四風”突出問題19個。集中反映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工作作風不扎實,密切聯系群眾不深入,存在文山會,F象;二是轉變職能、主動服務有差距,在提升效能、服務市場主體發展上辦法不多;三是攻堅克難力度不大,對群眾反映的一些環保工程熱點、難點問題解決不夠好;四是重視基層、為下減壓不夠,站在基層立場和角度想問題、做決策、辦事情考慮不多;五是主動溝通、統籌協調不夠,系統內部職能職責邊界不夠清晰,環保工程部門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配合不夠默契。
針對查找出的突出問題,我們立說立行,即查即改,建立工作臺帳,從8個方面制定29條整改措施予以推進。
整頓機關工作作風,解決突出“四風”問題
一是強化教育管理。出臺了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實施意見,開展了為期一周的轉變作風軍事強化訓練,進一步強化了干部職工紀律觀念和規則意識。建立完善了黨組議事、行政決策、資金項目管理、內部審計、廉政風險防控等制度。嚴格“三公”經費管理,今年1-10月全局“三公”經費比去年同期下降49.89%。二是整治文風會風。出臺了進一步改進文風會風、提高服務質量的相關文件。規范公文管理,建立了公文審核、公文退辦和錯情通報制度;精簡文件簡報,簡報只保留《重慶市環境保護工作簡報》;加強會議統籌,重點開好每年1次的全市環保工程工作會議,計劃外的會議由局主要領導批準。和去年相比,會議減少了42.7%,文件減少了38.5%。三是大力推進“五個專項行動”。制定了五個專項行動總體方案和具體措施。在提升效能服務市場主體發展專項行動中,以規范環保工程行政審批、行政許可、行政執法為重點,出臺了建設項目社會風險評估、環境影響評價信息公告、環評機構信用評價、環境監察網格化管理等制度,完善了“事前介入、事中指導、事后監督”的環評工作機制。大力推進固本強基工作,結合環保工程系統基層黨組織換屆,進一步優化了基層組織,環境監察總隊成立了黨委,機關支部由原來的7個調整為11個。下一步,將進一步細化中央八項規定的操作辦法,圍繞“四風”問題和群眾反映的急難問題建章立制,推動作風建設長效化常態化。
辦好環保工程民生實事,著力改善環境質量
一是加強環境污染綜合治理。以開展藍天、碧水、綠地、寧靜和田園“五大行動”為抓手,推進大氣、水、土壤、噪聲等重點領域污染防治,全市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1至11月,主城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199天,占59.6%;10月空氣質量排名在全國74個重點城市中居47位,較8月前進17位;主城區14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達標率達100%,45個遠郊區縣城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達99.5%,同比上升1.6個百分點。二是啟動主城建成區56個湖庫污染治理。開展了湖庫污染深度調查,制定了“一湖一策”整治方案,率先在渝北區“五一水庫”進行整治試點示范,目前17個湖庫已投入9300余萬元同步實施湖庫整治工程。三是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除確保完成今年200個村的整治任務外,提前啟動2014年的400個項目,并落實中央資金3.8億元。目前,已完成項目立項、方案編制、規劃選址等前期工作。四是啟動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創建工作。目前已組建了班子、落實了專門的工作機構和人員,并做好了規劃編制、經驗調研、匯報等前期相關工作。下一步,將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工作主線,實施以PM2.5為控制重點的大氣污染防治,為群眾生產生活創造優良的生態環境。
解決突出環境問題,保障群眾環境權益
一是針對群眾反映強烈、久拖不決的積案難案,建立局長接待日、局領導包案、定點接訪、帶案下訪、重點約訪等制度,每位局領導分派4-6項積案辦理任務,一包到底,逐項銷號,直至辦理結果群眾滿意。二是依法打擊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堅持嚴格執法與熱情服務并重,針對當前群眾反映強烈、嚴重影響環境質量的突出環境問題,加大與司法機關的協作力度,會同有關部門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工程專項行動,對重點污染源進行掛牌督辦。截止目前,已檢查企業1700余家次,立案處罰環境違法行為400余起,整治再生鉛和鉛蓄電池企業30家,搗毀查封“野電鍍”17家,刑事拘留違法企業法人2名,全市無較大以上突發環境事件發生。三是暢通群眾訴求反饋渠道。發揮12369環保工程舉報民生服務熱線作用,建立24小時值班、晝夜巡查、陽光執法、環境突發事件“五個第一時間”應急處置機制,做到鈴聲一響、民意即通。截至目前,12369已接受并妥善處理群眾投訴38740件,受理群眾來信1911件,接待群眾上訪235人次,處置網絡輿情493件,群眾滿意率達到93.7%。四是開展“四清四治”專項行動。全面清理違法建設、違法排污、安全隱患、監管點位,徹查行政審批、風險防范、檢查執法方面存在的問題,消除監管盲區。此項工作年底完成璧山縣試點,2014年1月全面實施,2014年12月底完成問題整改。
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提升行政服務效能
一是優化環保工程實績考核指標。按照“考實、實考”要求,大幅精簡黨政一把手環保工程實績考核指標,全市環保工程目標任務考核由2012年的78條精簡至8條,計分規則由2012年的61條減少至16條。下一步,將依據五大功能區功能定位、區域特色,充分考慮資源環境制約,進一步優化和完善黨政一把手環保工程實績考核制度。二是主動下放環境管理權限。按照“能放則放盡量放”原則,最大限度下放行政審批權限,實現責權一致;按照“兩江事情兩江辦”原則,賦予兩江新區市級全部管理權限,F市環保工程局有行政審批權16項,擬提請市政府取消1項,合并2項,下放3項,簡化優化3項。三是調整優化內設機構。撤消創模辦、綜合處、寧靜辦、藍天辦等內設機構,根據民生導向,設立了大氣處、生態辦,各項工作更加快捷高效。四是將環境監管能力下移。推動各區縣在不增加機構和人員編制情況下,設立獨立的鄉鎮(街道)環保工程機構,配備專職環保工程人員。目前全市新增鄉鎮環保工程機構217個,有望在2014年實現環境監管全覆蓋。
開展好教育實踐活動,是我們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一定要認真審視當前環保工程事業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增強貫徹群眾路線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務實的工作作風,把活動抓緊抓實抓好,確保取得黨和群眾都滿意的成果。